山东滨海化工商务有限公司

首页 >> 市场动态 >> 经济信息经济信息

货币政策无需“非紧即松”

2012年03月14日 09:12

本网讯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,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并不表明货币政策松紧。对于周行长的表态,有不少人表示不能理解。还有人认为,当前控通胀已不是调控首要任务,放松货币政策水到渠成。笔者认为,这些观点对货币政策存在认识误区。

首先,货币供应量增长并不意味着宽松货币。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增长,货币供应量也需相应增长。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是7.5%,笔者预计真实的经济增速将高于该目标,达到8.5%—9%的水平,加上4%左右的通胀目标,2012年经济维持正常运行,货币需求增长应为13%左右,货币供应量增长应与此相适应。如果经济形势不发生大的改变,今年货币供应量增长将维持在14%左右。满足经济正常运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长,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紧缩或是宽松。

其次,存准率下降也不意味着货币宽松。每年根据经济运行的货币需求增长,货币当局都会投放基础货币。而投放基础货币的工具无非是几板斧:降低利率、公开市场逆回购、存准率下调、信贷规模扩大等。具体使用哪一个工具,或者几种工具协调配合,央行会根据经济运行的综合指标决定。

存准率调整与对冲外汇占款有关。去年上半年,央行6次上调存准率,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,全球流动性过剩,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,包括热钱在内的资本流入规模增加。去年上半年,外汇储备增加了2770亿美元,按照当期汇率匡算,释放出的外汇占款约为1.9万亿元人民币左右。6次上调存准率恰好全额对冲了外汇占款增量,实施了央行的货币池思路,关紧了过剩流动性的闸门。应该说,上调存准率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紧缩,只是收回了资本流入造成的过剩流动性。去年下半年资本流入放缓,央行停止上调存准率,实际上未被对冲的部分外汇占款充当了正常的基础货币发行。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,欧债危机形势变化,人民币即期汇率多次触及交易下限,外汇占款连续三个月呈现负增长,存准率下调弥补了本应由外汇占款提供的货币供应量。 

来源:中国证券报  编辑:心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