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滨海化工商务有限公司

首页 >> 市场动态 >> 经济信息经济信息

"负利率"的日子何时终结

2012年02月13日 09:50

本网讯 国家统计局2月9日公布的1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4.5%(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.5%)。最新调整的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.5%,4.5%的涨幅已经连续24个月高于同期存款利率。百姓实际存款利率为-1.0%。也就是说,把钱存一年定期,一万元会“缩水”100元。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“负利率”,也就是说名义利率减去名义通货膨胀率后为负值。简言之,如果把钱存在银行里,得到的利息还不足以弥补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。(2月9日人民网)

负利率不只蚕食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、加剧通胀预期,更造成社会资金的错配,导致实业凋敝、投机盛行。因为资金成本低,就会诱使人从银行贷款投资或投机各个行业,从热炒房产、商品期货等,到天价大蒜和绿豆,可说无处不炒。但市场规律就是有涨必有跌,当能炒的都上天后资金断裂时,到时候本就象美次贷危机一样,一张牌倒后就形有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,其结果是银行买单,而银行的钱是所有存款人的钱,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存款人买单,普通百姓成为最大的冤家。

根据经济学基本理论,负利率让存款客户受损失,让贷款客户得便宜。而在我国,银行的存款客户一般是普通居民、中小企业等,其贷款客户则是国有大中型企业,及为数不多的强有竞争力的民营资本。

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我国已经经历了4次负利率阶段。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,历时38个月,持续时间最长。第二次负利率阶段始于2003年底止于2005年初,第三次负利率开始于2007年2月,历时21个月。第四次开始于2010年4月,延续至今。 

来源:中国经济网  编辑:心晴